从一颗网球的精准弹跳,到一块滑板的炫酷腾空,再到自行车破风前行,体育赛场的卓越表现,离不开幕后“硬核装备”的支撑。近年来,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驱动,惠州体育制造业正加速从“产能担当”迈向“价值链高端”,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创牌”,从“拼规模”到“拼科技”。喜德盛以镁合金材料打造更轻更强的竞赛自行车,羿龙推出全球首款镁合金弓把,创展通过自主研发设备提升飞镖靶产能至全球领先……
乘着十五运会等赛事的东风,惠州将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与湾区区位优势相结合,打造华南户外运动目的地,积极布局户外运动装备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掘金万亿体育用品市场“蓝海”。
火热的夏日,正是各类体育运动比赛集中举行的时节。当盛夏的赛场点燃竞技激情,惠州体育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线上,同样一片热火朝天、加速运转,为每一位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打造着高质量的“致胜利器”。
走进海德运动器材(惠州)有限公司的网球生产工厂,只见半自动化流水线正高效运转,荧光黄色的网球半成品在传送带上匀速移动,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分拣、贴标和封装。质检区内,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正逐一检测成品球的弹跳高度与耐磨性,确保每颗球都符合标准。
“我们每年有约1亿颗网球从这里下线,供应至ATP、WTA等顶级赛事及全球消费市场。”海德公司副总经理张为理介绍,目前,全球男单排名前15的选手中有7名使用海德装备,包括代言人德约科维奇及中国选手张之臻。
海德公司是惠州体育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万亿工业大市,惠州体育制造业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产品运用在各大顶级赛事之中,并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得到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的高度认可。
全球高端滑板市场中,每100块就有35至40块产自惠州;飞镖靶全球年需求量约200万片,惠州独占35%;反曲弓年产量10万套,八成远销欧美……据不完全统计,惠州汇聚近500家体育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制造业实力强劲,更在多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领先。
如在自行车制造领域,作为全球三大自行车制造商之一,喜德盛2014年在惠阳区设立惠州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达18亿元。惠州喜德盛一期、二期项目已经投产,今年内将启动三期建设,更多承接深圳厂区的部分制造功能,计划建成新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行车、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
在滑板、轮滑、射箭、飞镖、运动防护、滑雪装备、网球等多个运动细分领域,惠州产业界都有相应的布局,相关的产业链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有的龙头企业已经处于该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发展势头良好。
事实上,如果将视角放大,把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的LED显示屏等体育场馆配套设施也纳入进来的话,惠州体育制造业实力更加“亮眼”。
在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从开幕式到奥运场馆,从塞纳河畔到巴黎奥运kb体育平台官网 kb体育村、媒体中心、接待中心,一系列高品质“惠州制造”频频出镜,闪耀巴黎奥运会。惠州市艾比森光电有限公司供应了超过50块大屏分布在巴黎奥运会的各个关键角落,无论是开幕式的主屏还是沿河周边用于转播的大屏,都非常吸睛,凭借高清画质和卓越的显示效果,为现场观众营造沉浸感十足的观赛体验。
今年5月21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总产出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9%。
新冠疫情之后,“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追求,正转化为体育运动的实际行动和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愿意为生活的高质量和幸福感“买单”。不少专家认为,从“功能性消费”到“悦己性消费”,体育与老百姓健康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背后巨大的体育市场不容小觑。
“惠州体育制造业具有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等优势,同时兼具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惠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高级经济师万全球认为,未来惠州体育制造业要继续创新驱动,打造品牌,往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体育用品产业专业化集群,释放创新效应、成本效应、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打出“惠州智造”品牌。
“自行车骑行是一个长距离运动项目,自行车的重量对运动员的影响很大。”惠州喜德盛副总经理呼格吉勒图介绍,在自行车轻量化领域,喜德盛深耕了多年。“我们的产品用液体和半固体压铸成型,工序更简单,外形设计实现多元化,也更美观。”
从代工到打造自主品牌,从以外贸出口为主到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位于博罗石湾镇的惠州市羿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深谙此道。
“我们培养了自己的研发队伍,积极打造自主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去年刚刚推出全球首款镁合金弓把。”羿龙公司董事长尹镜波介绍,羿龙公司深耕弓箭领域20多年,最初主要从事弓箭器材制造及代工业务,后逐步打造自主品牌,现已发展为国内头部体育用品企业。
“羿龙的产品采用一体模压成型技术,比较轻量化,调节功能更方便,且弓片射速较快,基本不会出现爆片的情况,这让我们在比赛中更有自信。”残特奥会射箭项目参赛运动员梁秋蓉告诉记者,她将使用羿龙公司提供的器材参加今年的残特奥会比赛。
从手工生产到自动化生产,从“产能担当”到“智能制造”,不断提高的智能制造水平成为体育制造业企业在竞争中脱颖的“法宝”之一。
专业的飞镖产品生产商惠州市创展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生产设备,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该公司行政经理张治国介绍:“现在每个月生产飞镖靶6万至7万片,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飞镖生产厂商。”
体育制造业的发展与赛事密不可分。一方面各类赛事成为体育产品的“检验场”,产品的性能、耐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得以暴露和改进;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巨大的影响力,对体育制造企业打造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市场占有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现场,14岁的崔宸曦脚踩紫色滑板腾空而起,滑板在聚光灯下呈现明艳的光泽……她最终以241.56分的成绩创造了中国队在奥运会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也将全球视线拉向了滑板的生产地——广东惠州。
不仅是滑板,当你观看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时,运动员所骑行的自行车上印着“XDS”的字样,这是喜德盛制造的比赛自行车;海德的网球供应至ATP、WTA等顶级赛事及全球消费市场;羿龙公司为国内反曲弓行业领先品牌,长期冠名赞助国内外大中型赛事……
“体育产品运用于顶级赛事,有着极高的门槛。”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认为,惠州体育制造业企业用自己产品的可靠性、质量和多年的服务能力,赢得了国际各类体育组织的认可,成为很多赛事指定的相关器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在国际赛事上展现出惠州体育制造业的实力。
2022年,苏翊鸣夺得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2024年,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中国选手赵心童成为首位获得该项赛事冠军的亚洲选手……
近年来,中国运动员陆续在各项运动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也一并带火了普通大众参加滑雪、网球、桌球等体育运动的热情,让与之密切相关的体育用品产业火爆起来。
以最近爆火的“苏超”为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金陵体育为13个主场定制的智能球门系统,集成了华为鲲鹏生态的边缘计算模块,将传统体育器材升级为数据采集终端。这种“硬件+数据”的模式,使企业毛利率从18%跃升至34%,更带动了江苏200余家中小企业进入智能体育装备赛道。
今年,十五运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举办,作为赛事承办城市之一,惠州将承办跆拳道、滑板、轮滑以及残特奥会的跆拳道、跳绳五项赛事。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有望为惠州体育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惠州正依托自身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培育壮大运动器材产业,完善配套产业链,并进一步深耕细分领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企业也积极通过组织、赞助赛事,来为产品提升知名度。海德公司与惠州政府部门及机构合作,推动多项赛事与公益活动落地。如惠州市“禁毒杯”青少年网球赛已升级为省级赛事,每年吸引数千名青少年参与。“赛事参与热度逐年攀升,2023年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张为理说。
翻开惠州地图,山海惠州自然禀赋优越:坐拥罗浮山、南昆山两座名山,还有280多公里海岸线蜿蜒而过,包括山、林、海、岛、湖、温泉和瀑布等应有尽有,既带来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也让惠州具备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发展潜力。
未来,惠州将依托“世界级生态资源+大湾区区位优势+全链条政策保障”,打造华南户外运动目的地,成为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重要目的地。
“惠州发展户外运动的优越自然条件,和打造华南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定位,也为惠州的户外运动装备等特色优势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磨房惠州相关负责人黄伟强表示。
在黄伟强看来,当前惠州的户外运动装备产业基础良好,在户外运动圈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如在自行车制造方面,惠州有喜德盛自行车、萨瓦自行车等龙头企业,滑板、轮滑、运动防护等相关产业也在业内知名。
事实上,户外运动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括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低空滑翔、骑行露营等众多项目。与之相关的户外运动装备市场前景广阔,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成为推动我国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增效器”。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
同时,近年来户外运动以跨界融合之势,构建起“运动+”的万亿级生态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不仅如此,去年印发的《惠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高水平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常态化举办骑行、徒步、越野、登山、赛车等赛事活动”,惠州户外运动发展进入加速期。
“有了赛事的带动,将为惠州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插上翅膀。”黄伟强告诉记者,他们举办的骑行等户外活动,大家的报名热情很高。“惠州特别适合举办户外活动,氛围特别好。一系列户外运动赛事的举办,也有助于带动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户外运动装备企业来惠州落地。”
当“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全网出圈时,人们津津乐道于城市间“互怼”的热梗,更关注到赛事背后对体育制造业的巨大带动作用。赛事期间,通过本地化采购,形成从草坪到芯片的产业链闭环,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全民体育消费,激活体育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双向赋能。
在南京奥体中心,一块看似普通的足球草坪实则暗藏玄机。共创草坪为赛事定制的第三代人造草丝,单条生产线万平方米,其背后是江苏体育制造业长达十年的布局。这家本土企业通过赛事订单撬动了23家上游化工企业、17家设备制造商的产能联动,形成从高分子材料到智能养护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还有江苏城市采用探厂、工业旅游等形式,带广大游客解锁“体育+工业+消费”的全新玩法,一方面推动体育制造业消费,另一方面为相关产业链企业打出知名度。